学校主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本院概况招生工作专业介绍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社会服务师资建设党群工作学生工作创业就业国际交流经管相册
当前位置: 首页>>发言集锦>>发言集锦>>正文
加快推进我系人才培养改革工作
2010-01-28 00:00 系办  系办
据陕教高〔2009〕48号文件,我系“以地方问题为学习引导,面向基层的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名申报的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获得批准。此项目获得立项,使我系成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单位,这对我系实现 “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人才培养特色”的第二步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院校都强调与区域与地方与基层紧密结合的办学理念,希望培养出“了解地方、热爱地方、地方留得住、用得上的经管类人才”,实际上,学生出来也大多在地方或基层岗位工作。但是,无论是“学”还是“教”都相应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极大地制约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使得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适应地方和基层工作的精神思想和知识技术准备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

第一,“学”的方面。从知识和能力结构看,学生往往最不了解和最不能解决的恰恰是地方和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管理问题。让他们说说国家国际的还能说几句,问他们地方基层问题,甚至一问三不知;从学习过程看,学生们常常讨论的案例,大多是来自国内国际大企业、知名企业的问题,大多是国内国际经济问题,也有许多抽象的A公司B公司问题,很少有关于地方和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及中小企业管理的真实案例,来自学生身边区域,来自学生身边实践的问题太少,学生们常常讨论的是“遥远的”美国问题、日本模式。从学生就业看,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把立足地方或者面向基层作为就业的主要意向,到了工作岗位,除了前面提到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缺陷外,在思想精神上,往往缺乏吃苦耐劳和从小做起的精神。

第二,“教”的方面。从课程体系看,直接有关地方和基层的课程很少,甚至没有,有也大多是选修课。从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看,系统调研编写地方案例作为学习引导的很少,老师比较习惯于收集整理书本资料、网络资料,使用大企业、知名企业或者虚拟单位的居多;毕业论文选题中,直接调研解决地方社会和企业问题的也很少。

针对这种教育现状,结合我校我系的实际情况,我系明确提出实施“以地方问题为学习引导,面向基层”的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以地方问题为学习引导”,要义是强调在教学中,国际国内“大”问题与地方和基层“小”问题相结合,知名大企业与地方和基层中小企业问题相结合,更善于从地方和基层实际问题、从学生所处区域实际问题、中小企业问题,去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经济管理的知识和技术方法,老师和学生都能真正“走出校门,走向地方”,多讨论些鲜活的地方和基层案例,特别是避免使用“假大空”的资料,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锻炼提高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注重实践,更加注重调查研究,更加注重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学活动校内外、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多在学习、讨论、解决切实的地方和基层问题中掌握经济和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所谓“面向基层”,要义是强调我们培养的学生,精神思想和知识能力能够适应地方、适应中小企业、适应企事业单位的基层工作岗位的需求和职业发展(包括地方和大城市、大企业的基层岗位)。

我系人才培养的定位是:思想精神层面:身心健康,从小做起、踏实耐劳、责任心强、适应性强、诚信明礼、有创业创新精神;知识能力层面:主要培养了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熟悉中小企业运营管理,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掌握专业基本技术方法,具有基本的行业体验和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综合素养较高,服务地方、面向基层的经管类人才。

我们将以这个人才培养模式引领全系工作,特别是在以下十个方面加快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人才培养特色:

第一,以熟悉地方和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小企业运营状况以及培养基层工作能力需要,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第二,以地方和基层工作岗位问题为学习引导,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第三,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基层工作岗位、中小企业问题为调研对象,加快特色教材和教学资料建设。

第四,面向基层工作岗位,强化专业应用能力,加快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第五,在考核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一般要求下,注意评价学生解决地方和基层工作岗位实际问题的能力,优化考核体系。

第六,建设一支知识和能力结构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基层工作岗位、中小企业管理紧密结合的师资队伍。

第七,搭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基层工作岗位、中小企业管理紧密结合人才培养平台。

第八,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基层工作岗位和中小企业管理为主题,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形成有特色的学生第二课堂。

第九,科研和社会服务要紧密结合地方和基层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基层工作岗位问题和中小企业管理问题。

第十,创新党建和学生工作,培养学生从小做起、踏实耐劳、责任心强、适应性强、诚信明礼、有创业创新精神,服务地方、面向基层的认知和意志品质。


上一条:回首2009―我系各项工作取得良好业绩
下一条:理解管理
关闭窗口

安康学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20 陕ICP备 06001643号 地址: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安康大道中段安康学院江北校区

邮编:725000 联系电话:0915-3358132 邮箱:akxyjgx1001@163.com